山西玻璃钢雕塑,预混料成型用压模
预混料压制成型用模具的设计,原则上可按前述的设计规则进行。在此,仅提出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1.模具材料
模具材料一般采用球墨铸铁(半钢)、锻钢、预淬火钢、空气和油淬火钢等。球墨铸铁很容易铸造,具有必要的强度,和其它钢材相比成本较低,大约有Rc50~60的硬度,但表面稍粗糙。锻钢可按已定工艺程序进行铸造、锻造、退火和热处理。模具的边缘可淬火,表面质量良好,起始价格比半钢高,但比预淬火钢或工具钢低。预淬火钢多是板材或棒材,具有Rc30~35的硬度,价格适中。空气淬火钢,由于它们容易处理,因而应用最普遍,它们可以铸造,锻造或用棒材机械加工。容易淬火和退火,常用的硬度是Rc50~55。油淬火钢用于制造优质的模具(承受70kg/cm2以上的压力时),但这种材料在热处理过程中,比任何上述材料都有更大的产生裂纹的危险。对于一些生产量较少的制品,也可使用其它非铁金属,如铝、硅青铜等。但由于铜有抑制树脂固化的倾向,因面硅青铜材料制造的模具表面必须镀厚铬。模具的制造可以采用铸造、锻造和机械加工。模具本体的最小硬度应为Rc30。上下模剪切边位置的硬度应为Rc45~50。
2.模具结构
金属对模的配合部的设计,是一种已专门化的程序,模具的这一部位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它能控制下模内材料的分布和作用于模壁上压力的分布。图7-100~图7-105示出了常用压模形式,重点列出了配合部的设计。图7-100所示的溢式1.6~3.2外模台模结构仅限于模制低松散性薄壁和合理深度的预混料制品,这种设计的优点是,在模具完全闭合之前实际上不能完全封闭,因此,不需严格控制加料量,多余的模压料在模具闭合过程中,可以自由溢出。另外由于制品和毛边可以同时取出,因而可以图7-100外模台溢式模具实现模制循环。图7-101所示的垂直溢料的不溢式模具,如果不使用外模台,那么将是完全不溢式的。仅用加料量来控制制品的厚度和模具闭合程度。用外模台时,在每次循环中仍要严格执行操作,因为多余的物料仅能通过狭窄的间隙溢出。同样,加料量不足,材料就不能充满下模。一般加料可稍许过量1%。这种模具的主要优点是,在下模的整个面积上施加正压力,从而可使模压料压缩到最大密度,适用于制造具有最佳物理和电性能的制品。图7-102是不溢式模具的一种改良,由垂直溢料改为水平溢料。由于加入了一个尽可能小的内模台,采用更小的间隙,因而毛刺非常簿在内模台部位阳模有一个45度切口,在成型时,可在毛刺周围制成一个刚性环,以利于毛刺的清除,这种结构适应多槽模具。因为在这种模具中,直接相邻的模槽间需要很小的间隙,而在模槽的其它部位的间隙可为0.83~1.6(毫米)。
图7-103为半溢式模具。下模上部带有3°~5°的锥度。因此,在模具闭合过程中,多余的模压料可以自由溢出,但随着模具的逐渐闭合、模压料溢出的限制增加,直至完全闭合为止。这种结构的溢料能力与溢料模相仿,而且保留了不溢式模具的最佳正压力分布的优点。这种模具结构,由于下模上带有3°~5°的锥度,因而,其加料可过量2~5%。图7-104也是→种半溢式压模,在模具的大部分闭合行程中,物料的溢出很少受限制,但在最后0.1~0.12毫米的行程段,模具配合部却有完全不溢式的性质。这种模具尽管对加料量控制的要求不是十分的严格,但要有良好的上下模导向装置。图7-105是前两种半溢式模具的一种改良,由垂直溢料改成水平溢料的结构。这种结构具有毛刺小,易清除的特点。在大多数情况下,模具设计中采用外模台,为了使物料有足够的溢出空间,外模台应位于下模的外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