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护栏,胺类固化剂
胺类固化剂主要指脂肪族伯胺、芳香族伯胺和叔胺。
4.4.1脂肪族胺类
目前主要使用的脂肪族胺有:乙二胺(H2NCH2CH2NH2)二乙烯(撑)三胺(H2NCH2CH2NHCH2CH2NH2),三乙烯(撑)四胺[H2N(CH2CH2NH2)2CH2CH2NH2],四乙烯(撑)
五胺[H2N(CH2CH2NH)3CH2CH2NH2],多乙烯(撑)多胺[H2N(CH2CH2NH)。CH2CH2NH2]这类固化剂的特点是:
①室温下多为低粘度液体,易于和树脂混合,工艺操作方便。
②一般在15℃和较干燥的条件下施工,否则不易保证质量。
③挥发性大,气味大、并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其中乙二胺挥发性最大。
④在固化过程中放热量较大,固化较快,可在室温固化。
⑤和树脂混合后的使用期较短,使用中应随时加以注意。
6)所得最终固化产物的耐腐蚀性能和机械性能一般,耐热不高。
4.4.2芳香胺固化剂
NH:芳香胺固化剂主要有:间苯二胺(-NH),间苯二甲胺CH,-NH2-CH2NH2)、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H2N--CH:-NH2)、
4.4'-二氨基二苯基砜(H1N-SO1--NH1)。
这类固化剂除间苯二甲胺因具有部分脂肪族的结构而是液体外,其它室温下均为固体,且与树脂混合不便,故需要加热熔融后方能混合均匀;除间苯二甲胺外,其它的固化速度均较慢,一般在室温下固化不完全,需加热才能固化完全。与脂肪族胺相比,这些固化剂由于苯环结构的影响,固化物的耐蚀性和耐热性较好,目前主要用于层压、模压制品。
以上两类胺固化剂分子结构中均含有伯胺基(—NH2)或仲胺基(>NH),而伯、仲胺上的氢原子较为活泼(也称为活泼氢原子),同环氧基有较强的反应能力,可把环氧基打开,使环氧树脂和胺类固化剂结合起来,因此这两类固化剂为反应性固化剂,其固化反应情况以乙二胺为例说明如下:乙二胺先和环氧树脂中的一个环氧基反应生成仲胺:H2NCH2CH2NH2+CH2-CHo
环氧树脂乙.二胺H
H,NCH3CH2N-CH2-CHOH
生成的仲胺再和另一个环氧树脂分子中的环氧基反应:HH3NCHgCH2NCH2CH2--+CH2--CH →oOHOHCH:CH--H2NCH2CH2NCHCHOH如此反应下去,一个乙二胺分子可以和四个环氧基反应,线型的树脂分子之间最终被乙二胺分子所联接,而成为一个巨大的分子。从上述反应可以看出,固化过程是通过胺基中的活泼氢原子和环氧树脂中的环氧基的反应来实现的。显然,只有含有活泼氢原子的伯胺、仲胺固化剂才可以发生上述反应。
由上述固化机理,固化剂用量可按下式计算:胺的分子量W=环氧值×胺中活泼氢原子数因环氧值为100g树脂中含有的环氧基摩尔数,故W值表示为100g环氧树脂所需胺类固化剂的理论克数。例试计算E一44(6101)环氧树脂所需乙二胺固化剂的用量。解环氧树脂牌号E一44表明该树脂环氧值平均为0.44,乙二胺分子量为60,每个乙二胺分子中活泼氢原子数为4,代入上式:
60_ =6.68W=0.44×-4
即100gE44环氧树脂要用6.6g乙二胺。通常乙二胺实际用量较理论值偏高,约为6一8g。上述反应过程还告诉我们.要使树脂固化完全,固化剂的用量必须严格控制,若固化剂用量不足,则每一个环氧基得不到一个氢原子与之结合,造成固化不完全;但如果固化剂用量过多,则多余的固化剂便残存在树脂分子中,同样也会造成固化不完全。甚至、如果固化剂用量超过或低于一定范围,还可能出现不凝胶现象。我们可以从理论上计算出凝胶时的最大、最小用量。同样以E一44树脂和乙二胺固化为例,若乙二胺过量,求其最大用量。由体型缩聚反应凝胶点公式可知,凝胶条件为体系的平均有效官能度f有效>2。假定环氧树脂用量为1mol(454.58),乙二胺用量为xmol,则由f有效公式可得:f有激=2×2×1=1要使环氧树脂固化必须使f有效2,则x〈1mol(60g),即
乙二胺的最大用量必须〈13.2%(以环氧树脂量计)。同样可从理论上算出乙二胺的最小用量须大于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