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建筑材料玻璃钢化粪池,汽车应用
一、概述
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塑料在汽车上的应用逐年增加。目前在美国每辆汽车采用塑料件高达136公斤,英国达100公斤,日本为19.5公斤。在这些塑料件中,大都是玻璃钢件。据1985年统计,用于汽车的玻璃钢,美国为26.7万吨,西欧为13.8万吨,日本为0.9万吨。汽车将成为玻璃钢的第一用户,约占玻璃钢总量的20%。50年代玻璃钢汽车首先在美国问世,随后在英国、欧洲各国相继得到迅速发展。1955年美国BY·JOAN·A在SPI上首先发表了“玻璃纤维车身制作方法”的文章。文中对玻璃钢汽车模型制作,玻璃钢模具翻制方法和各种汽车制造工艺做了详尽的介绍。实际上在50~60年代,世界各国均采用以手糊工艺为主的技术,生产整体车身和各种配件。由于手糊工艺生产效率低及人工费用迅速增长,所以到70年代SMC压制成型技术开始出现。特别是美国,逐步转向了SMC压制成型法。用该法压制一个部件只需几分钟,效率高,产品尺寸准确,所以,广泛应用于汽车保险杠、车门、仪表板等。据1984年统计,美国玻璃钢汽车配件的77%是采用压制法成型。与此同时,灌注模塑法(即RIM)出现于美国,不仅用于制造保险杠,还用来制造汽车壳体。此外,玻璃钢汽车部件中31%是采用FRTP即热塑性玻璃钢。其中,主要是增强聚丙烯制品。美国PPC公司将其用于汽车座椅(年产4.5万只)和电瓶箱(年产60万只)。另外,还有增强尼龙、聚乙烯、聚烯烃类等。西欧的FRTP制品50%用于制造车门。美国则广泛用于制造仪表板。据1975年统计,美国的产量为6.7万吨,欧洲共同市场为5.7万吨。
为了解决玻璃钢弹性模量低、刚度差的缺点,人们开始探索采用碳纤维制造汽车部件。美国汽车工程协会曾展出了碳纤维汽车大梁、汽车弹簧及转动轴等,都比同类钢制产品性能优越,但由于价格偏高,还不能大量使用。
在国内,1959年天津曾试制过一辆攻璃钢小轿车。1965年杭州也曾试制过一辆大型客车。车体外壳、内板、立柱、地板、底梁等全部采用玻璃钢制造。该车使用6年行驶了32万公里,性能可靠,经车体解剖试验其玻璃钢壳体的强度保留率仍达80%。
1970年,江苏南通完成了5辆83个座位的全玻璃钢通道车车身的研制。1971年又制造了BJ212整体车身,全部采用不饱和聚酯手糊工艺制作。通道车经过20万公里使用,证明玻璃钢车身性能良好。
在60~70年代期间,山于玻璃钢模具的制作技术和操作工艺以及汽车制造业技术水平较差,所以玻璃钢汽车的开发应用受到限制。80年代后,随着玻璃钢技术的提高和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玻璃钢汽车在国内第二次兴起。1984年江苏常熟市与某学院合作,制造了全塑微型载重汽车。汽车壳体采用整体手糊成型和玻璃钢一聚苯乙烯泡沫夹层、木加强筋、金属预埋件等结构制成无底梁承载式车身。在此期间,山东武城试制成功了BW-620型旅行车。广西、湖南、吉林、西安分别试制成全玻璃钢微型轿车。山东德州试制成功DZ-250型小型容货车。山东陵县试制的SL-224型、SL-121型及LJ-121A型三种玻璃钢箱式客货车。1985年陕西武功制造的消防罐车已出口泰国。
以上这些玻璃钢汽车都是采用手糊法成形,包括车身、底板、保险汇、车门等全部采用玻璃钢制作,现已投入小批量生产,其质量比60~70年代的产品有很大提高。试验表明,这些车的性能均达到同类金属车辆的水平。每个厂家都计划年产3000~5000辆。1995年计划达到2~3万辆,作为汽车行业的新兴力量,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